2025-05-22 10:56 点击次数:70
近日,美国一家知名智库推出的“北方绞索”战略构想,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。这一设想剑指中国,试图在极端冲突情境下,通过瘫痪中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基地,如沈阳、大连等地,来切断所谓“工业命脉”,进而瓦解中国经济基础。这种充满冷战思维的战略推演,乍看似乎借鉴了历史经验,实则是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中国发展的严重误判。
从历史渊源看,该战略隐约有着二战时期盟军轰炸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影子。当时,鲁尔区作为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心脏,承载着煤炭、钢铁、机械制造等核心产业,盟军通过对其大规模空袭,沉重打击了德国的战争潜力,加速了纳粹德国的覆灭。在后来的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,美军也采取类似策略,对关键基础设施进行轰炸,实现战略目的。
但今时不同往日,将这套老办法套用到中国,无疑是刻舟求剑。中国的工业体系早已今非昔比。经过多年发展,中国已构建起全球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,产业布局也更为多元和分散。东北地区虽为重要重工业基地,但绝非支撑中国工业的唯一支柱。如今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地区同样是工业强区,南方的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,即便北方工业短期内受到冲击,其他地区也能迅速补位,保障国家工业体系正常运转。
再看军事防御层面,中国已建立起多层次、全方位的立体防御体系。先进的雷达系统如同敏锐的“千里眼”,可在远距离外精准探测来袭目标;各类防空导弹系统,从远程的红旗 - 9到近程的红旗 - 16、红旗 - 17等,层层构筑起坚固防线,让敌方战机和导弹难以轻易突破。同时,中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已成功试验并逐步成熟,极大提升了对敌方弹道导弹的防御能力,为国家撑起一把坚实的“保护伞”。
更不容忽视的是中国强大的反制能力。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导弹家族威名远扬,东风 - 21D、东风 - 26等反舰弹道导弹,具备高超音速飞行和复杂变轨能力,是令美军航母战斗群忌惮的“航母杀手”,使其不敢贸然靠近中国近海。若美方执意实施“北方绞索”战略,其部署在日本、韩国等周边地区的军事基地,如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、韩国乌山空军基地,必将成为中国重点打击目标,这些近在咫尺的基地在东风导弹面前几乎无处遁形。
此外,在全球化背景下,中美经济早已深度交融。美国诸多产业对中国供应链存在依赖,发动对中国工业的打击,不仅难以达到战略目的,还会反噬自身经济,冲击全球产业链稳定。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战略设想,在现实中缺乏可行性,更多只是纸上谈兵。
美国智库抛出的“北方绞索”战略,是冷战思维的回潮,是对和平与发展时代潮流的背离。在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,合作共赢才是时代主旋律,妄图通过军事威胁、战略讹诈来遏制他国发展,注定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。